《摔跤吧,爸爸》观后感

前印度国家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因生活被迫放弃摔跤。他从未参加过国际级的比赛,但他一生都希望印度的摔跤运动员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。他爱摔跤,他爱这个国家。他希望自己有个儿子,他希望自己能亲手教他摔跤,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圆自己一个梦想。

四个女儿接连降生,本以为希望破灭,心灰意冷;不曾想,一次意外,峰回路转,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令他再次看到了希望。于是,不顾全村人的反对,不顾外界的冷嘲热讽,他,毅然决然地,将两个女儿领上了摔跤之路。从此,女儿被剥夺了童年的乐趣,日日艰苦训练。

从抗拒到坦然接受,从不解到理解,从误解到信服,一次又一次的经历,悲喜交替,令人揪心,令人大笑,令人感动。当印度的国歌响起,当大女儿吉塔站在国际摔跤比赛的领奖台上,接受金牌时,所有人的内心都是喜悦的。这真是这世上最美好的时刻。

一场电影,观后,内心起波澜。思绪万千,下笔有思。

三个关键词表达我看完《摔跤吧,爸爸》这场电影的思索。努力,相信,还有支持。

首先,谈努力。吉塔每一次战胜对手,取得胜利时,赛场上的人满满的微笑,洋溢着止不住的幸福;可是,每当此刻,我却禁不住地落泪。不是不幸福,而是我随着影片的推进,跟着吉塔一起成长,我知道这一刻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。没有普通女孩快乐的童年,被迫减掉短发,被迫学着像个男孩一样忍受艰辛。每天5点起床,跑步,练体力,练耐力……学着去克服恐惧,学着去接受失败……她是那样的努力,才有了那胜利的一刻。成功的花儿,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,而忘了,“当初它的芽儿,浸透了奋斗的泪泉”。可是,不能忘的!相比于吉塔的成功,吉塔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更加令人叹服,更加值得人们敬重。

然后,谈相信。当人们质疑女孩无法像男孩一样进行摔跤时,父亲马哈维亚辛格选择相信,选择相信自己的女儿可以;当人们觉得吉塔连国家队的选拔赛都通不过时,父亲马哈维亚辛格选择相信,选择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。最终,女儿吉塔一次一次的突破了自己,证明了自己,把人们口中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。金牌时,人群的沸腾,令人震撼。不怪乎吉塔说“这一切都归功于我的父亲”,我觉得,“相信”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。

最后,谈支持。这里的支持不仅仅指家人同伴的支持,还有国家的支持。当看到马哈维亚辛格为女儿申请国家补助遭受断然拒绝时,我的内心是悲痛的。运动员有心为国争光却得不到支持。体育局的不作为让我愤慨。虽不至使运动员们“报国无门”,但其性质又与阻人报国何异?寒了运动员的心呐!国家若想凭借一位优秀的公民争光,首先要给予这个公民成长的坏境。

同一场电影,众人眼中不一样的视点。这是我的视点,我的感想。

吐槽:为什么爸爸那么优秀,却不去当教练?为什么那个教练那么差劲,既不能发现选手的潜能,也不敢相信选手,甚至嫉妒心强,人品不佳,还能留在国家体育学院?他,居然,没被开除!知道这是对比手法,然而还是难以相信国家体育学院能容下这样一个存在。

此次电影由书院出钱组织去电影院观看。开心!回来后得知要写影评,铛铛,轰响!不过,也没啥啦!他不说,咱也会写的。只是呢,此事一过,更加知道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啦!

 
评论
热度(4)
© 清浅小荷|Powered by LOFTER